许灵怡:《本地有本事》|五月青年分享会3.0讲者回顾Vol.1
还记得月初的五月青年分享会3.0吗?
我们邀请了十位讲者,在临海紫阳剧场,分享了这些年在不同的城市和行业领域以及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专注点,并且保持持续性实践和探索的故事和经历。
为了使更多没有办法来到现场的小伙伴们也能有所收获,我们整理出了文字版内容,从今日起陆续放出。
- 讲者介绍 -
- 许灵怡 -
📍 福州 · 城市人文杂志
《HOMELAND家园》杂志副主编 ,常年关注本土文化,策划主持“艺术家工作室开放日”、“手艺新生”、“温暖的街区”等针对城市乡村生活与传统复兴的公益项目。
”
大家好,我是《HOMELAND家园》副主编许灵怡,很高兴今天来到临海,和这么多年轻的朋友一起聊一聊在地的可能。“本地有本事”是我们从事在地工作十多年来最深切的感受,现场有些朋友可能还没去隔壁看过展览,会对HOMELAND有些陌生。
那么,我先介绍一下。《HOMELAND家园》是一本福建本土城市生活杂志,创刊于2005年,这些年一直在不断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关注我们脚下的土地。现在不但持续做杂志,同时也在以策划展览活动、社区营造等方式介入城市与乡村的发展进程。
这和我们生长在一个有点奇怪的省份——福建的关系也非常大,闽南、闽北、闽东、闽西四片区域方言不同,传统文化丰富多样,神灵也多到不行。这些都成为我们作为地域类杂志生长的肥沃土壤。十六年将近160期的杂志,但还有大把的在地选题可以做,怎么挖也挖不完。这里有一股野劲,这和临海很像,大家各种方式野蛮生长。
01
从记录到参与
我们生活在一座奇怪的城市,叫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存在感远远不及厦门,福州人有点内敛又比较自得其乐不爱抱团,在你熟悉了之后才会觉得他们越来越有意思,很多时候我们的访问更像与这座城市相处,记录着大家的变化。
我们常说,城市杂志是一面镜子,可以看到城市如何成长,城市杂志里的各种可能,也正是这里的更多可能。城市往前走,我们往后看,《HOMELAND家园》一直在试着找到过去与现在的联结,只有我们更了解这里发生过什么,才更明白这座城市是怎么来,未来又将是怎样。我们也在不断做着各种尝试,陪伴着城市与乡村一起慢慢生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幸运找到了杂志活下来的可能,从记录到参与。现在许多城市的建筑都越来越像,个性也越来越模糊。做杂志的这些年,我们除了在挖掘本土有什么,同时也在关注其他城市在做什么,看到一些好玩的事儿,常常会在想,我们的城市能不能?
我们做“寻找老手艺”、“漆与匠”、“老手艺 新设计”等等的专题,记录与挖掘的过程中,一步步地更清楚我们都有些什么,而世界上的其他城市都在做什么样的事情来保留住城市的个性。台北有“工艺时尚Yii”计划,京都有“Japan Handmade”,都是老手艺与新设计的连接,2014年在机缘巧合下我们与本土一直在尝试城市新领域公益活动的正荣公益基金会一拍即合。
02
手艺新生
我们选择了大漆、皮枕、竹制、花灯、剪刀、制陶6种老手艺,它们曾经是福州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但却渐渐消失于日常,我们希望让这些日常可以回到日常中去。
我们给项目起了一个名字叫“手艺新生”,一方面是希望可以给这些老手艺注入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这些年轻的设计师、艺术家也像新入学的学生一样,开始学习了解传统手艺。
8月开始征集设计师,9月从100多份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简历里挑选出12个年轻设计师与艺术工作者,10月这些年轻人全数到位开始跟着老师傅们了解手艺,三个月后他们便与师傅一起呈现了他们的思考。
2015年1月手艺新生设计展在福州三坊七巷亮相。老手艺与新作品一起展出,吸引了大量的观众。2015年9月受到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邀请,我们又将手艺新生设计展与老师傅们带到了北京。这整个过程,不但让这些年轻设计师更透彻地了解中国传统手艺的智慧,也让老师傅们找到了在当代的自信。
同时更让家园的小伙伴们经历了一次特殊的体验,从原来的平面变成了立体,又从立体的状态回到了平面。2015年年初推出的手艺新生特刊里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与思考。以此为起点我们开始了更多有趣的尝试,认识了更多想要从传统中汲取灵感想要回归土地的年轻人,他们不再一味地往外跑,而是希望从自己脚下的土地开始,一点点慢慢渗透,一点点慢慢参与,一点点慢慢推动。
03
青年返乡做什么?
“青年返乡做什么?”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大家正用各自的尝试做出各种有趣的回答。下面是我今天重点要分享的一个,我们从2014年参与的乡村改造项目,福州永泰的嵩口古镇。
福州永泰的嵩口是一座被大樟溪环绕而过的千年古镇,风景极美,但与所有中国乡镇一样都面临着同样的乡村问题,乡村与城市并不是割裂的,它们不仅仅为城市供给着物资,也保留着在城市建设中逐渐遗失的传统生活,日渐疏离恶化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
从2014年台湾的打开联合进驻嵩口,与政府一起拉开古镇改造的帷幕,我们就开始关注这片土地的变化,2015年年底我们也住到了镇上,每天走街串巷,拜访在地居民,梳理嵩口文化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开始尝试着参与改造的进程,希望为这片区域带入合适的资源。打开联合用针灸疗法从单点切入与政府一起投入试点空间,用实际行动来引导民众了解古镇存在的意义。
打开联合习惯以驻地陪伴的方式来参与改造,所以大陆总执行长邓海就把家人都接到了镇上生活,他的太太吴婧负责嵩口公益图书馆,以社区营造的方式介入古镇生活。
他们建议政府拆掉了围墙,把整个镇政府大院打开,让居民们知道这座古镇真的要发生一些变化,做一些尝试。
还有一处特别有趣的电影庙改造,业主并不是政府,而是一度与政府有些矛盾的老人会。镇上曾经有一座大埕宫,供奉本地的神灵,解放后就被改建为当地的电影院,一直使用到90年代末,随着电影院的衰败一度荒废在那里,而后本地的老人会就想着要把电影院恢复到最早的使用功能,但政府方也不太可能将公共性质的空间转为信仰空间。
直到打开联合介入,以设计来解决问题,现在我们看到改造好的空间,一面是电影院的立面,一面是庙宇立面,从电影院一侧进去看到的是舞台,从庙宇一侧进入看到的是神灵。这是我们在完成改造后策划的第一场活动,我们在台上,面对着观众,同时也面对着神灵,这种体验十分特殊。
2016年初我们推出了“嵩口慢慢走”特刊,在过年期间送到每一户人家手中,希望让本地青年看到,自己的家族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自己的故乡究竟有哪些宝贵的事物,这片土地究竟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未来又将有什么样的可能。
△《嵩口慢慢走》特刊
2018年在跟踪记录古镇改造4年之后,我们又推出了书籍《嵩口模式》。
更加细致地梳理了改造过程的思考,呈现政府对于在地改造的尝试。并且去到全国10座城市进行分享巡讲,与大家探讨返乡的可能。
△《嵩口模式》
从2016年开始嵩口就吸引了不少返乡青年留在自己生长的土地上。比如政府主导的“松口气”客栈,就有本地的返乡青年,也有喜好乡村生活、被古镇改造吸引而来的,这些年轻人以松口气为基点,发掘在地好物,将那些饱含山民四季辛勤和耕作智慧的物产,通过创新的包装吸引更多人关注。
在打开联合结束驻地之后,还有其他年轻人继续在嵩口进行陪伴式改造,谢方玲与石浩男这对夫妻如今依旧生活工作在古镇上。方玲是最早入职打开联合的大陆员工,后来受政府邀请开始负责松口气的运营,吸引了当时还在中国乡建院工作的男友石浩男来到嵩口,在这里一起生活,参与古镇新阶段的改造进程。
其实在古镇的改造中,基础建设与建筑改造这些硬件完成之后,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软实力的打造。古镇的灵魂究竟在哪?在我们看来,在于人。在做杂志内容的过程中,我们访问了许多镇上的人家,他们当中藏龙卧虎,这些都成为古镇后续发展的基础。松口气在提供住宿之外,也不定期邀请这些“有本事”却藏于民间的能人,来分享这座古镇的过往,让年轻人们小朋友们更了解在地。
还有那些老手艺的体验,都成为业态的一部分。他们设计了以建筑为主题的营地,嵩口丰富的老建筑宝藏,成为小朋友们了解传统建筑形态最生动的课本,成片的夯土墙建筑里看到前人的智慧。
他们还邀请本地的木工师傅重新制作了一套小型的夯土工具,可以让小朋友在几天的时间里完成一个小型的夯土建筑模型,甚至是邀请竹匠,与大家一起完成一个竹构凉亭。
去年方玲与石浩男又召集返乡青年一起,共同投入了黎照居的改造,以营地、团建、家庭活动为主要运营方向,空间根据功能设计为大通铺。
在高速路开通的夏天正式对外开放,HOMELAND也受政府邀请,配合这个节点,策划了第一场乡野市集,并在黎照居里进行了主题分享与复古摇摆舞会。
△黎照居里
以午后骤雨作为特别序幕的市集,随着夜幕降临,一波一波的人潮涌来,嵩口的依姆依伯们夹杂着城里来的年轻人们,构成了魔幻却和谐的凉夜圩市,也正是我们最期待的乡野场景。
正如傍晚举办的“我们的乡野”主题分享会上嘉宾们探讨的关于理想乡村的设想,一切都在一点一点的努力积累后,顺其自然地发生了。跟随我们到嵩口进行前采拍摄的《很高兴认识你》团队,被这样的景象所吸引,他们也想象不到,白天还是一派安静闲适的古镇,因为一场活动,可以聚拢这么多有趣且不同的人群。9月,两场直播便设置在了大樟溪畔。
这一场活动我们扩大了市集的规模,邀请了更多本地人家,也聚拢了全省最有趣的年轻创意人,另外更有艺术快闪展,在古镇的空间里进行更多的尝试。
结合嵩口传承百年的溪湖肥狮,我们邀请了从国外回到福州生活的西非曼丁音乐艺术家,一起和本地的老人们合作演出。
阿雅周迅姚晨也来到现场,通过直播的形式带大家逛市集,了解嵩口的风物,已经回到家乡的青年都在做些什么。
△可下载西瓜视频或抖音app,搜索“很高兴认识你”观看
《很高兴认识你》的第一季选择了7座城市,第一集是在临海的草宿,第四集便是福州,而福州的主题,就是青年与故乡。
04
温暖的古镇
我们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发起了这个叫做“温暖的古镇”的共建公益项目。邀请十余位设计师、艺术家、建筑师朋友们,一起去到古镇进行深度调研,了解身处与古镇的返乡青年都在做什么样的业态,因为只有有新的业态才能留住更多的游客,才能让更多的人想要去那边一次又一次地体验在地的生活。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设计师们不断用外来视角联系在地资源,提出很多有意思的业态建议以及设计方案。在不断的沟通和方案落地之后,政府和本地的返乡青年会各自出一半的费用来进行改造,政府也愿意给到相应的奖补来完成。政府与本地人一起投入共建,为嵩口新一阶段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嵩口本地有很多葱饼店,但是这一对返乡青年想过是否可以有个新的形态体验店:外地来的朋友可以在这边做出一筐葱饼来,而不仅仅只是买走几包葱饼,提升更多的体验感。
这是前段时间刚刚改造完成并开放的葱饼体验店,也旨在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更自在地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而且本地的可能性真的是太多了。
本地有本事。我们之所以会一直长期地去参与嵩口古镇的改造,也是因为我们特别认可政府想要往前去推进本地发展的这种,本地人做本地事的状态。特别是在嵩口,我觉得这种状态非常显著。因为原来嵩口鹤形路一带都是老房子,是一个没有人愿意去游览、停留、参观的地方。甚至老人家都会跟小孩子说,你再闹再吵把你扔到那边去!但现在已经成为生活在那里的本地人最爱带朋友去的地方。
只有本地人建立了自己的自信心,才能让年轻人更加自在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觉得这是我们一直想要去做也一直会做下去的事情,谢谢大家。
2021.5